【资料图】
大河网讯 今年以来,信阳市光山县孙铁铺镇按照光山县委、县政府统一部署,通过“小田并大田、多田变一田、荒地变良田”等举措,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瓶颈和机制障碍,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。
郭乡村小田并大田平整后土地程昊 摄
走村入户传递 “好声音”。镇党委、政府坚持“群众自愿、试点先行、以点带面、逐步实施”的原则,组织力量对各村田块进行摸底,重点了解各村土地块数、村民土地数、合并意愿以及水利农田设施等情况,建立台帐;各村 “两委”干部走村入户宣传政策,打消群众顾虑,通过“板凳会”“群众会”等方式,征询民意,面对面沟通加强有效沟通,帮助农户算好并田前后的收入账、成本账,通过预期收益对比,全力调动种粮大户流转土地的积极性,形成共识,变“要我并地”为“我要并地”,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。
一地一策提升“含金量”。孙铁铺镇地处丘陵地带,地理状况复杂,各村根据镇党委、政府“能并则并,杜绝硬并”的要求,实行一村一策,合理并田。郭乡村对160亩撂荒土地进行合并平整,以“村集体代耕+农户自耕”方式解决连片耕地撂荒问题,发展旱稻种植,实现荒地变良田,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。谢套村对东刘湾110亩荒坡进行平整,破田破埂,破除原有地界、机耕道、荒田埂等,种植牧草、玉米等饲料作物,提供给福胜牧业肉牛养殖合作社,既延伸了产业链,又盘活了土地资源,提升了土地“含金量”。
天隆农业对刘渡村进行小田并大田作业程昊 摄
连片流转实现 “双增收”。孙铁铺镇聚焦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等难题,积极探索“小田并大田”土地托管模式,通过将“小块地”聚成“整块田”,开展土地托管集中经营,实现村集体和群众“双增收”。江湾村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,村民社员“存地”入股,企业“贷地”经营,全村流转土地4200余亩,流转率94.8%,640户2739人进社分红,参与率97.32%,按照水田年收益为880-1200元每亩,旱田年收益为660-960元每亩计算,社员每年每亩田地可得净利润550-700元,村集体年收益14.1万元。刘渡村建立“党支部+公司+村民”的增收新模式,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,对撂荒的小块零星地进行规划管理,流转土地800余亩,交由天隆农业有限公司统一经营,因地制宜种植特色有机花菜、羊角蜜等,公司支付土地流转费用550元/亩,其中村集体50元/亩,仅此一项刘渡村集体年增收4万元。(朱美惠 程昊 胡洋)